天津医疗系统改革正在大力开展,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成效显著,使民众切实得到好处,这些成果背后究竟有何关键因素
家门口看病成现实
赵凤德是宁河区七里海镇小八亩坨村一位62岁的村民,他的心脏血管曾堵塞了五成,过去每两三个月都要去区医院做心电图。不过从本月开始,他在镇医院就能完成检查,并且可以立刻拿到区医院专家的诊疗意见。宁河区医院每年都要接待超过三千名像赵大爷这样的慢性病患者,需要定期前往区里就医。现在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,确实非常便利。
改革推广到涉农区
今年,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合作,先在滨海新区、河北区等地进行尝试,随后将紧密型医联体改革推广到所有农业区。目的是让更多村民在家附近就能迅速得到医疗回应,不必再为看病到处跑,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意见。
破解数据打通难题
紧密型医联体内各医院配置的设备存在差异,实现数据共享是个难题。宁河区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,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以解决。经区委同意,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大党委负责统筹规划。此外,成立综合办公室进行联络,并建立人员管理、财务管理、信息化管理这八个中心来促进协作,集中力量克服数据障碍。
信息化平台显成效
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平台,各个医院里的检测仪器会把数据即时传过去,三级医院的医生每天进行诊疗并完成诊断文书。才过两个月,就识别出六位情况紧急的心脏病患者,并且迅速进行了治疗,救活了许多人的性命,也让许多家庭重新感受到了幸福。
专科联盟高效救治
天津市每年登记老年髋部骨折病例达一万以上,病患出现合并症后的致死率超过30%。为了应对这一困境,去年七月末期,市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市天津医院建立了“老年髋部骨折诊疗点”。此举突破了医院之间的界限,将急救医疗网和血液供应站也包含进来,集合了十余个不同领域的医疗专家,提供全天候的专家集中诊疗服务,显著提升了救治工作的成效。
模式推广成果多
现阶段,市内已有18家医院采纳“老年髋部骨折中心”的运作方式,累计为五千余位长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。今年,市卫健委计划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度改革,以便让更多病患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您认为天津市最近医疗系统方面的调整,会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显著变化吗?欢迎点击表示赞同,将您的观点发布在留言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