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ta自研AI芯片成本飙升!巨额投入能否换来竞争优势?

科技大厂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发力,为摆脱成本困境和技术依赖,开启自研AI芯片之路。这一决策不仅关乎Meta自身发展,也将对AI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
AI竞争催生自研芯片战略

7月23日消息,在如今激烈的人工智能技术竞争中,Meta为占据领先地位动作不断。各大科技巨头为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,对成本高昂的GPU需求巨大。如OpenAI计划年底前部署超100万个GPU,成本高达300亿美元,加上配套设施成本更高。Meta今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成本预计飙升至1140 - 1190亿美元,因此自研AI芯片成了降低成本的关键举措。

合作联发科开发新芯片

据台媒Digitimes报道,Meta为控制AI芯片采购成本,计划寻求联发科协助开发AI推理芯片“Arke”。原本Meta计划2025年前量产“ Iris”芯片,接着是“Olympus”芯片,并利用台积电N2P制程代工。但为提升成本效益和减少对英伟达GPU依赖,“Arke”被纳入产品线,预计2027年上半年量产。

选择联发科的多重考量

Meta选择联发科合作“Arke”芯片有诸多原因。联发科积累了“最先进”芯片组设计经验,双方此前已达成开发智能眼镜定制芯片的协议。在尖端制程工艺芯片开发上,联发科经验丰富,其首款2nm移动处理器将在今年9月完成流片。这些优势使它成为Meta的理想合作伙伴。

既有芯片发展计划

传Meta委托联发科开发AI推理芯片:代号“Arke”,2nm制程_传Meta委托联发科开发AI推理芯片:代号“Arke”,2nm制程_

除了“Arke”,Meta原本就有清晰的芯片发展规划。“Iris”和“Olympus”芯片是其重要布局,计划利用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。另外,此前传闻Meta的AI训练芯片已启动小规模开发,预计2026年用于训练目的,不过具体代号未知。多线并行的芯片研发策略,显示出Meta在AI芯片领域的决心。

联发科ASIC业务前景

联发科多年来一直发展为第三方客户开发ASIC业务。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,联发科透露,2026年其ASIC业务营收将突破10亿美元。与Meta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推动其ASIC业务发展,也为Meta的AI芯片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自研芯片的行业影响

Meta自研AI芯片一旦成功,将极大降低其硬件成本,减少对英伟达等供应商的依赖。这也可能引发行业内更多企业效仿,推动AI芯片自主研发潮流。对于AI行业格局而言,Meta的行动可能打破现有供应链平衡,带来新的竞争态势。

Meta在AI芯片自研道路上的探索充满挑战与机遇,你认为Meta能否凭借自研芯片在AI竞争中脱颖而出?欢迎点赞分享并留言评论。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.xinhaoshan.cn
西藏措美县商务局 连江县融媒体中心